翻译快餐来势汹汹 “众分”带来的祸患
日期:2017-10-15 09:06:48 / 人气:
/ 来源:网络转载侵权删
快餐文化是当今社会比较主流的一种餐饮发展模式,各式快餐文化频频亮相,大有令人目不暇接之势。就连中餐也渐渐的加入了这股风潮之中,可万万没想到的是,这股时潮很快也传到了翻译领域。
据译声观察近来译坛出现了从美国“众分”(crowdsourcing)工作方法,移植过来的一种翻译模式,即通过互联网海选译者,再由多人以最短时间合作翻译一本书。最早采用这种模式的翻译书,是新星出版社2010年底出版的《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七百多页的厚书,十一人用一个半月就译完,比这更快的布什回忆录《抉择时刻》,六人仅二十天就译完。现在沿用这种模式的翻译书还有:中信版《曼德拉自传》、《巴西——一个国家的崛起》,南海版《哈姆雷特的黑莓》,中青版奥巴马《赞美你——给女儿的一封信》,少儿版《不列颠百科儿童丛书》等等。最引人瞩目的大概就是刚出版的《乔布斯传》。该书出版方先是从三百名网上应征者当中,选出四名译者分工自译,然后找人通校,在不到一个月之内,就完成了五十万字中文本的翻译。
上述用“众分”模式翻译出版的书,速度快,效率高,有些还实现了与原文版本同时间上市。这种翻译模式,似可称之谓快餐翻译。一项新事物出现,总会有不同的反响。现在有些人在文化领域也推崇所谓“蜂群智慧”,以多人集约求速度。从一年多时间里,以快餐方式速成的翻译书就多达上百种来看,足见这种理念多么受人青睐。不过质疑的声音也不少。就以中文本《乔布斯传》来说,才上市不久,就出现批评其翻译质量的评论,认为文字太单调,没有显出传主丰富的特色。如有的说,看原文感动不已,读中文情趣索然。网上批评意见主要是:译者缺乏美国生活体验,不了解时空背景及语境,不懂美国俚语及作者意有所指的幽默,不理解美国当时的政治语言,不熟悉苹果公司发展的经历,不少人尤其对书中乔布斯那封情书的译声十分不满,认为太乏味,不成功。对于该书翻译质量的这些微词,连出版方也承认难免粗糙,表示有待重印时加以改进。
尽管对这种“众分”式快餐翻译见仁见智,但它毕竟是现实生活中的一种存在。在当今追逐效率和提倡多元的时代,出现一种速成翻译,既有来自网络、志愿参与分译的译者,又有追求快速获取信息、乐于接受快餐文化的消费者,对传播文化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那么,自然应当容许这种翻译模式的存在,就像人们在享用烹饪正餐的同时,也允许甚至需要盒饭和快餐,以便满足不同的需要。
容许翻译有快餐,并不表明在翻译领域,应鼓励采用“众分”这种速成翻译模式。相反,出于快餐翻译本身的局限性,它只适合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使用,绝不宜无区别地广泛推广。为了确保翻译质量,有必要吁请译界拒绝翻译快餐化。
翻译作为一门学科,它不是一种可以轻易复制的技术,而是需要不断变化出新的学术与艺术。为此当然需要严谨、考查与耐心,而不是相反。常说脑力劳动,快工难出细活,这话是有道理的。翻译是转换不同文字的智力劳动,要实现它的认知飞跃,需要经历理解、思考、选择、表达等系列的思维过程。迄今为止,已有的机器翻译或电子翻译,尽管速度快了,但一直只能机械地处理文字对应的转换,无法体现翻译过程中人的思维逻辑。成熟的翻译家,正是不惜精力对译稿反复进行修改,才使自己的翻译思维逻辑得到充分体现,而做到这一点,当然需要时间和过程。这就是许多名著的诞生,无不需要好多年才能成功的原因。老一辈翻译名家“数年磨一剑”的事例,早已成为译坛佳话,就是当今不少译者,也都强调翻译不宜太快。如承担“辞海译丛”这套书的主要译者、著名逻辑学家康宏逵,在该丛书首发式上就坦言,他每翻译一本书,都要用时三至五年。中科院何祚庥院士在会上也强调,对西方科普作品,“翻译速度不能太快,要精心打磨。”可见,推行翻译快餐应该有所节制,这恐怕是学界许多人的共识。
尤其在文学翻译领域,更不宜提倡采用“众分”速成法。因为文学翻译,是译者针对原作的一种再创作。无论主张“信达雅”、“神似”,或者秉持其他译论,都要求外来文学的译文,充分表达原作者的思想主题、艺术手法和写作风格。特别是西方现代派的作品,作者常常运用时空变幻、虚实交替、前后呼应等手法,刻意把作品的某些情节碎片化和朦胧化。有的把故事肢解,忽隐忽现,谜底费猜;有的古今穿越,因果颠倒,非连贯通读,难明其真相。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尤利西斯》了。萧乾在《尤利西斯》中文本序言中曾这样说:“乔伊斯好像把一张写就好的文稿故意撕得粉碎,抛撒出去让读者一一拾起来,自行拼凑。”比如,书中写年轻学生班农与“照相姑娘”米莉相识的故事。笫一章只是偶然提到了有个叫班农的人;到了笫四章,又从主人公布卢姆的信中,透露出女儿米莉就是“照相姑娘”;只是到了笫十四章,经过几次辗转,才弄清班农与米莉的姻缘。只孤立看各段的文字,根本看不出故事的脉络。类似这种现象,在外国现代派作品中时常可见。倘若是多人分头翻译,难免出现因前后隔裂造成误判,即使靠通校补救,也会因为不同译者对各段文字的不同理解,而对情节的认识产生差别,这样,很可能会削弱乃至伤害了原作的完美。由此可见,以快餐方式出版文学翻译作品,更是不可取。
社会的浮躁,带给了各个行业、各个人群和每个人,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时刻处于紧绷的状态,快餐文化也应时而生,顺势崛起,可快餐文化的弊端我们通过这些年的亲身体验也越来越清楚,翻译这个领域不是适合于快餐文化的一块乐土,身处翻译工作的我也同样不希望翻译成为一个快餐化的行业,它需要的是翻译人员的严谨、认真。
文学翻译相关阅读Relate
最新文章 Related
- 商务英语英译汉翻译技巧 09-03
- 机械制造翻译的教学改革 机械制造 09-03
- 合同翻译要做好哪些细节 09-03
- 病例报告翻译需要注意内容 专业生 09-03
- 优秀西班牙语翻译公司应该怎样去 09-03
- 教育领域翻译注意事项要求 09-03
- 选择上海翻译公司优质的商务翻译 09-03
- 嵌入式开发常见英文单词及缩写 09-03
- 出国留学怎么翻译成绩单? 09-03
- 标书翻译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09-03
热点文章 Related
- 翻译的语义策略精要——语义变通 08-10
- 脉管系统词汇英汉对照 08-12
- Not half bad是“好”还是“不好”吗 08-11
- 土木工程专业外语词汇(1) 08-11
- 皮革行业英语词汇集 08-16
- 汉译英的合并译法 08-23
- 水泥专业词汇英语翻译 08-11
- 常用服装英语词汇I 08-13
- 服装英语实用技能培训-实用语句 08-17
- 平版印刷术语英语翻译 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