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翻译工作 服务中外交流大局

日期:2017-10-15 09:07:14 / 人气: / 来源:网络转载侵权删

译声小编整理了中国翻译协会第一常务副会长郭晓勇讲话,希望能给从事翻译事业的朋友带来帮助,如需更多信息请持续关注公司译声。

中国网12月6日讯 中国外文局和中国翻译协会12月6日在举办全国翻译工作座谈会暨中国翻译协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中国外文局常务副局长、中国翻译协会第一常务副会长郭晓勇出席会议并作主题报告。报告全文如下:

加快推进翻译工作,服务中外交流大局

——在全国翻译工作座谈会暨中国翻译协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主题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

各位翻译界的前辈和同仁,

各位关注和支持翻译工作的各级领导和媒体朋友们:

欢迎大家参加“全国翻译工作座谈会暨中国翻译协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召开的第二次全国性翻译工作会议,也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第一次。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以来,我国翻译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翻译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和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全国翻译工作会议对于翻译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很有必要,有利于我们从国家文化战略的高度认识、关注和推进翻译工作。

会议同时也是中国翻译协会成立30周年的庆祝大会。作为唯一的全国性翻译行业组织,中国译协推动、引导、组织、参与和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翻译工作的整个发展过程,这一点在大家刚才观看的短片中得到了形象的体现。可以说,中国译协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翻译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下面,我代表中国译协对三十年来我国翻译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作一个回顾,对现存的主要问题作一个梳理,并提出推动翻译工作发展的一些对策建议,希望能够引起有关部门和翻译业界的关注、重视和批评,为翻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使翻译工作更好地服务中外交流大局。

一、改革开放成就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与繁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序幕,科学、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的对外交流广泛展开,对翻译工作者提出了新的任务、新的要求。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2005年更名为“中国翻译协会)正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事业于1982年应运而生,并在随后的30年中,团结全国翻译工作者和关注、支持翻译工作的各方面人士,在推动翻译学术繁荣和翻译行业规范、促进翻译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组织引导作用,成为深化改革开放的一支重要力量。30年来,在中国翻译界以及业内外人士的共同努力下, 我国翻译事业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翻译工作在各个领域都取得历史性成就

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翻译工作在政治、外交、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对外传播和民族语文翻译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外交战线的翻译工作者活跃在各种重大国际场合、中外领导人会晤以及外交谈判桌上,奉献着他们的智慧和辛劳。科技翻译工作有效促进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的进程。在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带动下,我国新闻出版、对外传播、影视文化等领域的对外交流空前活跃,“文化赤字”现象有了明显好转。以新闻出版为例,1980至2009年的30年间,翻译成各个外语语种出版的图书累计9763种,从内容、品种和规模上都大大超过了前30年,全国引进与输出出版物版权比例从1999年的15:1下降到2011年的2.1:1。在各种文体竞赛活动中和对外经贸、信息技术等领域,翻译的作用和贡献更是不言而喻。翻译工作已经辐射到各个领域,构建起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

2、翻译人才培养取得历史性突破

三十年来,我国翻译学科建设和专业教育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和发展。上个世纪90年代末,翻译研究与语言学和文学研究鼎足而立,成为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三大支柱之一;2004年起,独立的翻译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开始出现。2006年和2007年,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办先后批准设立本科翻译专业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填补了我国高层次、职业化翻译教育的空白。截至2012年11月,全国已有57所高校获准开设翻译本科专业学位课程、159所高校获准开设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课程。翻译教育从过去作为外语教学的辅助手段,发展成为培养职业翻译人才和翻译研究人才的独立学科专业,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有了重大突破,翻译学科体系日趋完善。

3、国家级翻译人才评价体系建立并逐步完善

随着翻译队伍的迅速壮大,翻译人才的评价体系也开始建立并逐步完善。1986年,中央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转发了外交部负责起草的《翻译专业职务试行条例》,建立了译审、副译审、翻译、助理翻译四个档次的任职资格评审制度,开始在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中实行,正式确立了翻译的职业地位,推动了翻译人才队伍建设。2003年,为适应我国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事业对翻译人才的巨大需求,国家人事部颁布了《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暂行规定》,开始实施以考代评的办法,本着科学、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将翻译资格(水平)考试列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截至目前,共有近25万人报名参加考试,累计有2.7万余人次通过了英、法、俄、西、阿、德、日等7个语种、3个级别的考试。同时,中国外文局还委托中国译协开展翻译资格考试持证者继续教育和证书登记工作,将持证者的继续教育与协会会员的行业管理相结合,有力推进了翻译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进程。

4、以翻译为核心的语言服务业已发展成为新兴产业

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对外交流变得空前活跃,为翻译事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原来从属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的翻译工作迅速社会化,催生了包括翻译与本地化服务、语言技术和辅助工具研发、翻译培训与多语信息咨询等基于翻译的新兴产业——语言服务业,成为我国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全球化产业链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语言服务业发展报告2012》显示,从1980年至2011年,我国语言服务企业总数从16家发展到了37197家,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30.3%。2011年我国语言服务业年产值为1576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26%;专职从业人员达到119万人,其中翻译人员占53.8%,约为64万人。预计“十二五”期间语言服务业的年均增长仍将高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平均速度,达到15%。

5、翻译工作的形式和手段趋于多样化

随着信息化与全球化的发展,翻译工作的形式和手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除传统的笔译、口译外,影视、手语翻译、术语翻译、机器翻译的译后编辑和技术文档的写作式翻译等多种形式的新型业务逐渐向职业化方向发展;翻译管理、机器翻译、翻译辅助、云翻译等新技术平台的发展与应用正在打破几千年来传统的翻译工作方式,革新语言服务业的商业和管理模式,“语联网”等项目还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可与支持。

6、翻译领域的国际交流不断扩大

中国翻译界以1987年中国译协正式加入国际翻译家联盟为标志,逐步走向世界舞台并在公共外交中扮演重要角色。1995年中国译协发起举办的首届亚洲翻译家论坛打破了欧美等国家在国际翻译领域的绝对话语权,成为团结亚洲翻译界、教育界人士的重要平台。2008年,中国译协在中国外文局和全国翻译界的支持下,成功举办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并藉此广泛开展对外宣介活动,向国际同行宣传了中国文化和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伟大成就,极大地提升了中国译协和中国翻译界在国际译界的地位和话语权,成为非政府组织开展国际公关活动的成功尝试。

可以说,改革开放30年成就了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和繁荣,而蓬勃发展的翻译事业作为服务于改革开放的先导力量,也为促进新时期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译协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需要应运而生,在引领学术研究、促进学术交流、加强人才培养中逐步发展壮大;进入新世纪后,又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应对语言服务业快速发展带来的新挑战,逐步完成了从学术性团体向行业组织的拓展,在组织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搭建行业交流平台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此次,中国译协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建立《中国翻译行业年度发展报告》编制发布机制,发布《中国文化对外译介发展报告2012》和《中国语言服务业发展报告2012》两份专题报告。这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是中国翻译行业首次发布权威的行业数据和基于数据的分析及对策建议,对于我们加深对行业基本规律、专业特点以及发展趋势的认识,对科学有效地规划和组织相关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必将促进翻译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当前翻译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尽管翻译事业取得了可喜成绩,为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发挥了必不可少的作用,但在充分肯定我们所取得的成就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翻译工作的现状及整体实力,与国家文化建设需求和社会、时代发展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还存在不少可能影响翻译工作健康发展的因素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翻译工作重要性及其规律缺乏科学的认识和应有的关注

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能力,而是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转换”的能力,要在两种文化之中进行深层次的思想转换,是高层次的智力再创作。翻译人员需要合理的时间和合理的报酬以确保高质量的创作成果。但社会上普遍对于翻译的规律和重要性缺乏科学的认识。重要的招标文书需要半年甚至一年时间的准备,而留给翻译的时间却以日计,导致翻译质量粗劣;高等院校大多不把译作算作科研成果;认为懂外语就能做翻译的误解普遍存在,对于翻译的高度专业性和较长的培养期等特点认识不足。以上种种导致翻译地位低、稿酬低,发展空间有限,因而难以吸引或留住优秀人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翻译行业的发展,虽然从翻译数量上而言我们可以称得上是翻译大国,但在翻译质量上离翻译强国还有很大差距。

二是行业定位不明 缺乏准入制度

语言服务业经过近20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长为具有战略意义的现代语言服务业之一,但是这个新兴行业至今尚未纳入《国家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导致行业难以争取到相应的政策扶持,投入严重不足,影响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法律、医疗、会计、建筑等行业类似,翻译是高度专业化的行业,然而,现行的法律法规既没有对翻译企业设定准入条件,也没有对翻译从业人员设定强制性的入职入岗条件,门槛很低,造成一批资质较差的翻译企业和从业人员进入翻译市场,导致恶性价格竞争和翻译质量低劣,直接影响到我国翻译行业的形象和信誉。

三是高素质翻译人才严重匮乏

翻译工作当前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无疑是合格的翻译人才短缺问题,而且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短缺,是极度短缺,尤其是能够承担日益扩大的对外文化交流任务的高素质、专业化的翻译人才严重匮乏。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截止到2010年底,国有企事业单位在职专业翻译人员(即获得翻译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不足3万人;通过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的人数为2.7万余人;起步不久的翻译本科和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迄今为止培养出来的翻译专业毕业生据估测也只有几千人左右。这样一支规模有限的专业队伍难以适应日益广泛的国际交流的需要。从翻译的巨大需求和目前有限的获得翻译资质人员的人数来看,目前从事翻译工作的主体是不具备翻译专业资质的“业余翻译”或“兼职翻译”,而不是“职业翻译”。这些业余和兼职翻译的水平千差万别,翻译质量难以保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外交流的有效性。这在译声外领域体现的尤为突出,由于译声外人才培养周期长,高端译声外人才严重匮乏,已经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瓶颈。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与文化的大国,直到今年才有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文学的对外传播缺乏翻译大家的译介。

四是语言服务业的总体规模小 水平不高

我国语言服务业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规模企业比例很小。在3.7万余家在营企业中,注册资金在10万元以下的微型企业占总数的46.8%,注册资金在5000万元以上的大型企业仅占0.4%。产业的集中度比较低,能够起到行业风向标作用的龙头企业极少,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行业的技术创新投入能力和进一步发展壮大的能力,行业整体现代化水平不高。
 

三、对改进我国翻译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要解决目前制约和影响翻译工作的问题,消除各种不利因素,加快推进翻译工作,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局,需要首先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认识和重视翻译工作

各行各业、各级部门,特别是从事对外文化交流和各行各业的涉外部门,都应从国家战略高度重视、理解和认识翻译工作的基本规律,加大对翻译工作的支持和投入力度。希望国家统计部门尽快将语言服务业纳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立法部门针对翻译的专业性特点制定翻译行业企业和翻译从业人员的准入制度并通过立法予以保障;教育主管部门将翻译译著视为翻译专业教师的学术成果;文化主管部门设立国家级翻译或对外传播奖项;经济主管部门将语言服务业作为经济文化“走出去”的基础性行业加大扶持力度,努力营造有利于推进翻译行业发展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经济环境, 提升翻译行业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准,进而提高我国对外交流的整体水平。

2、加强对行业和翻译专业领域的研究,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

目前,翻译领域的研究大多是与文学、语言学有关的纯学术研究,对于行业的研究和专业领域过程的研究比较少,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缺失,而专业领域翻译恰恰是目前市场上最需要的翻译领域。因此,中国外文局和中国译协将继续推进和完善行业年度报告的发布机制,组织制定相关领域的专业技术标准和规范,推动语言服务业朝着规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3、着力缓解人才资源紧缺,造就专业化、职业化的翻译人才队伍

要高度重视对高素质、专业化紧缺翻译人才的培养,建立起连接行业协会、高等院校和用人单位的产学研结合模式,从师资培训、课程体系建设、实习实践和就业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翻译专业教育体系,培养造就不仅有良好的中、外文语言基本功,同时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以及广博的社会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技术运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队伍。进一步完善翻译人才评价认证体系并在全社会宣传推广,形成行业共识,只有真正实现翻译的职业化,才能保证翻译水平和翻译队伍的健康成长。

4、推动翻译工作创新,提升全行业的现代化水平

在信息化和全球化时代,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不断创新。我国语言服务业因规模所限,目前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能力都还比较弱。需要在工作理念、工作模式、工作业态和工作手段等各方面提升整个行业的现代化水平,以适应中外交流和国家文化建设发展的需求。要积极培育和大力推动以行业骨干企业为核心,以大学、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整合产业技术创新资源,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整个产业的现代化水平,更好地、更有效地服务于中外交流大局。

5、以行业发展为己任,加强行业自律和自身建设

行业的发展归根结底在于行业自身的发展动力。语言服务作为一个新兴的初创阶段的行业,需要业界方方面的支持和推动。中国译协以及各地翻译行业社团组织要进一步发挥协会沟通行业和政府决策层的作用,积极反映行业诉求,为行业争取必要的政策扶持,改变目前政策扶持与监管严重缺乏的局面;全国广大翻译工作者和、企业,要积极投身于翻译行业自律与行业自身建设中来,参与制定和自觉践行行规行约,为实现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同志们: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开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十八大精神,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有效推进翻译行业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翻译工作者应有的贡献。(完)

新闻翻译相关阅读Relate

  • 优秀西班牙语翻译公司应该怎样去找
  • 选择上海翻译公司优质的商务翻译服务
  • 注意选择医学翻译公司的方法
  • 媒体报道相关问答
    问:为什么中文和英文字数不同?
    答:一般用户并不了解,中文和英文字数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比例,其值为中文字数:英文单词书=1.6:1左右。所以,当您给出5000字的中文资料,其译文英文单词数约为3000字左右;当您给出5000单词的英文资料翻译为中文,其译文字数约为8000字左右。
    问:如果我对文章翻译的质量相对不是那么严格,翻译费用可否降低?
    答:无论您对文章翻译的质量要求如何,我们都会按照语际的质量标准严格翻译,这是我们的原则,因此翻译费用不会因为您对质量的要求降低而减少。
    问:可否按客户特定要求来进行排版?
    答:我们的翻译稿件提供免费的基本的排版,可保证译文版式整洁,字体统一。根据特定格式要求排版费用另计。
    问:质量保证措施是怎样的?
    答:我们对承接的翻译项目都会认真负责、全力以赴的做好,但即使是这样,我们也知道不可能百分之百避免错误的发生,翻译行业的通常容错率为0.3%,只要客户对稿件质量不满意,我们会负责稿件的后续修改,直到客户满意为止,不过通常这种情况很少出现。
    问:对文章翻译质量要求不高,翻译费用可否降低?
    答:不可以,因为无论您对文章翻译的质量要求如何,我们都会按照标准的翻译质量标准严格翻译,这是我们的原则,因此翻译费用不会因为您对质量的要求降低而减少。
    问:如何保证译稿的准确性?
    答:选用专业化的高素质翻译人员,依赖完整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执行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此外,我们不主张和客户之间没有沟通的翻译过程,为了保证最佳的翻译质量,客户应尽量提供您已在沿用的文稿中涉及到的词汇或本行业相关术语的译法。
    问:如何估算翻译时间?
    答:我们建议客户一篇文章至少留2-3天时间进行翻译处理,一方面是因为翻译部门每天都安排了长期项目,您的项目或许会有适当的缓冲时间,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按照正常速度处理每个客户每天4000字以内的文字翻译量,同时进行译审,这种速度是最能保证质量的。如果您有一篇4000字以内的稿件,我们建议您留出2-3天时间来处 理,但如果您要求一个工作日内处理完毕,通常情况下我们也是可以满足您的要求的。
    问:我想要翻译一篇文章,请问是怎么收费的?
    答:资料翻译报价是根据稿件总字数、专业性程度、翻译领域、交稿时间综合考虑来确定的。一般来说,中译英费用160元/千字,英译中150元/千字,都是基于汉字统计“字符数(不计空格)”数值计算。您可以参看我们的翻译报价。
    问:目前我的文章在语法上应该问题不多,但是表达上可能有些单调,这是投稿的忌讳,你们能解决吗?
    答:给出中文原稿这个问题应该可以解决
    问:是否需要告知译文的具体用途?
    答:非常有必要。演讲稿不同于网站文章,销售手册不同于产品目录,图表标题不同于道路指示牌,小报文章也不同于企业首次公开募股时用的招股说明书。文章出现的场合和目的不同,则其文体风格、韵律格调、遣词造句和句子长短等等都会不同。经验丰富的译者很可能会问到这些信息,您自己务必要清楚这些内容。与翻译公司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可获得最佳的翻译效果。与他们合作的时间越长,他们就越能理解您的经营理念、战略和产品,译文的质量也就越好。请务必将译文的用途告知客户经理,这样译文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适应特定的受众和媒介。
    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用户和读者投稿,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187348839@qq.com,及时删除。
    Go To Top 回顶部
    • 扫一扫,微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