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瑞典作家谢尔·埃斯普马克的《贝拉·巴托克对抗第三帝国》,该书的中文译者王晔就是扬州人,扬州学者王章涛的女儿。
王晔翻译的瑞典文学名著《格拉斯医生》,更被马悦然赞为中瑞文学翻译历史上的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原本无意于文学翻译的王晔,也成为了中瑞文学翻译的后起之秀。
爱好写作:保送复旦大学新闻系
1969年。出生于扬州的王晔,从小爱读书,喜欢写作,与父亲王章涛有很多相似之处。在扬州中学就读期间,她便是语文课代表,代表扬州参加华东三省一市作文竞赛。她的作文《月是故乡明》荣获一等奖,还被收录中学生作文范文教材。
1989年,王晔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复旦大学新闻系。在《新华日报》实习期间,她撰写了大量的新闻报道,并在上海报刊上发表散文。1998年,王晔留学日本,取得了大阪大学人间科学研究院人间科学硕士,后又取得博士。留学期间,她撰写了大量的文章,同时做一些文学和论文的翻译工作,不仅有了稳定的生活保障,还让自己的留学生活丰富多彩。
求学瑞典:读写欧洲人文地理掌故
2005年,王晔赴瑞典维克萧大学和隆德大学进修瑞典语和现代文学。正如她在新浪博客第一篇博文中写道:“十六岁离家,在异地生活的时间早已长于在老家。如一粒秋樱的种子,随命运的风,自己把自己在瑞典种下,在一个本应是异国的地方,感觉被懂得,在成长,自己终于学会感谢生活,找到心灵的故乡。”
在瑞典生活和学习,闲暇时游玩欧洲列国,开阔了她的写作视野,激发了她的写作欲望。这期间,王晔成为辽宁教育出版社主办《万象》杂志的固定作者,《文汇报·笔会》专栏的作者,湖南《书屋》杂志的作者,发表了大量反映瑞典风土人情的文章。
2012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结集出版了王晔的瑞典人文散文集《看得见的湖声》。她的文字描述了民风淳朴自然、古风犹存的思尔肯小岛,被读者称为“思尔肯的童话世界”。
2013年4月,王晔的散文游记《欧洲人文地理》由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环球人文地理丛书》之一。在巴黎的天空下、死生在柏林、厄兰德的夏影、一座城在前世里、桑塔露西亚、卡尔扬在雕像里……这些都是王晔欧洲纪行的部分体验,与那些旅游书相比,王晔的书多了几分人文肌理。
翻译名著:诺奖评委马悦然欣然写序
王晔不仅有出色的文学素养,而且还有很高的语言天赋,她精通英语、日语、瑞典语等多国语言。尤其是学习瑞典语之后,王晔对瑞典文学有了更多的了解。而翻译瑞典著名作家雅尔玛尔·瑟德尔贝里的《格拉斯医生》,可以说是王晔的一次巨大挑战。
“第一次翻阅《格拉斯医生》时,我的瑞典文才学了一个半学期,就在这谈不上读懂一行完整的瑞典文句子和段落的情况下,我却觉得这书里的文字鲜活、自然、锐利、充满激情——这是惊艳。”王晔说,在瑞典的日子里,她多次重读《格拉斯医生》,这本瑞典文学的经典早被译成多种语言,却还没有中文版,于是她决定翻译这本书。
“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个演员,手上有一个脚本,我要把脚本好好地读出来。在忠实原文的前提下,体会主人公格拉斯或原作者瑟德尔贝里的呼吸。”王晔说,翻译名著对知识面有不小的要求,《格拉斯医生》就牵涉到欧洲的音乐、绘画、文学、哲学、宗教等等。此外,瑞典文的标点体系和中文有一定差异,即使是一个标点符号,也不能完全直接搬用。只有细细体会原文标点的作用和上下文的语气,采用相应的、更符合中文习惯的中文标点。
2012年8月,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王晔翻译的《格拉斯医生》。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在序中给予了高度评价:“我阅读王晔女士由瑞典文直译成中文的稿子的时候,好像听到了作者借给格拉斯医生的嗓音。王晔女士承担了一位认真的翻译家的双方面的责任:对原文作者的责任与对自己的读者的责任。我认为,王晔女士的译文《格拉斯医生》是中瑞文学翻译历史上的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
因为《格拉斯医生》的成功翻译,马悦然提议,请她翻译瑞典作家谢尔·埃斯普马克的《贝拉·巴托克对抗第三帝国》。“埃斯普马克的书在中国,有李之义先生翻译的《诺贝尔文学奖内幕》,李笠先生翻译的诗歌集《黑银河》,万之先生翻译的小说《失忆的年代》等,中国读者对埃斯普马克的文字应该不陌生。”王晔说,在翻译过程中,埃斯普马克先生十分亲切,欢迎一切的提问。而马悦然先生更是对译稿中的每一个标点、一个语气词严格推敲,提出修改意见。2014年1月,《贝拉·巴托克对抗第三帝国》正式在国内上市。
“翻译真的要很小心,很小心。”王晔说,瑞典文学的翻译本来就少,有很大一部分是从英文等转译而来,直译要看得懂瑞典文,反复推敲瑞典文的语意,否则会有莫名其妙的添加和篡改。
最近,王章涛又收到了女儿寄来的两本书稿,一本是翻译瑞典著名作家斯特林堡的《海姆斯岛上的居民》,一本是王晔的文学随笔集《十七岁的猫》,列入了即将出版的世界华文儿童文学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