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博客 下载
网站地图 邮箱 

  翻译地区从此进  
联系方式
全国运营电话:
158-9898-6870
日照24小时热线:
15898986870
联系QQ: 10932726 1097430389
电 话: 158-9898-6870 158-9898-6870
E-mail: info@yishengfanyi.com

热门新闻
   近20年国内法律英语研...
   翻译公司-法律翻译中翻...
   美国驾照翻译中文/密苏...
   想学习法律英语,有什...
   学士学位翻译模板
   公司章程翻译摘选/法律...
   翻译时译者要考虑译文...
   翻译,不仅仅是翻译那...
   “黄粱好梦”怎么用英...
   网络流行语词汇的英语...
   英文合同翻译/专业合同...
   Battling Ebola with ...
   英汉药名关联词典英语...
   日语中及看报方式分析...
   石家庄翻译公司哪家好...
   现在临沂翻译公司,都...
   日照译声翻译公司办公...
   如何成为一名成功的自...
   菜单翻译/菜谱翻译的内...
   科技英语翻译技巧

 

 

 

 

公司新闻 首页 > 新闻中心

许老说:翻译是艺术,不是科学

许渊冲老先生如今仍在从事翻译工作。

  继

  2010年12月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中国翻译终身成就奖”之后,2014年8月2日,现年93岁的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当代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在柏林举行的第20届世界翻译大会会员代表大会上,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国际翻译家联盟(国际译联)2014“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成为该奖项自1999年设立以来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

  消息传来,在引发众人对翻译大家许老先生获奖热烈祝贺的同时,我们也关注到中国经典文学作品对外翻译事业当下人才匮乏的尴尬现实。许老译作最系统、规模最大

  几乎涵盖整个中国古典诗词

  “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由国际译联设立,为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该奖项每3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一人。本届评委会在给许渊冲的颁奖词中,这样说,“我们所处的国际化环境需要富有成效的交流,许渊冲教授一直致力于为使用汉语、英语和法语的人们建立起沟通的桥梁。他将大量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和法文,并将一些重要著作从英、法文翻译成中文”。

  出生于1921年的许渊冲,毕生致力于中西文化的互译工作,已经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法文著作120余部。1994年,企鹅出版公司出版了许渊冲教授翻译的《中国不朽诗歌三百首》。瑞典诺贝尔文学奖评委,华克维斯特院士称他的翻译是“伟大的中国传统文学的样本”。许渊冲也被认为是“全世界范围内,有史以来将中国古典诗词翻译成英法韵文的唯一专家。”

  对于这个称号,担任许渊冲多部译作责编工作的五洲传播出版社编辑、中国古典文学博士王峰认为,这并不夸张,“将中国古典诗词翻译成英法韵文,做这种工作的译者,除了许先生还有其他人。但是,将这个工作做成如此系统、有如此大的规模,成果取得世界公认的,而且几乎一辈子从事这个事业的,许先生肯定是唯一的。”据王峰博士介绍,许渊冲先生的翻译,范围和数量都非常广大,“几乎涵盖了整个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尤其是诗词作品。从《诗经》、《论语》、《楚辞》、《汉魏六朝诗选》等,一直到《唐诗三百首》宋元明清的古典诗词。此外,还有《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作品。”许老主张创作型翻译

  “文学是一加一大于二”

  除了译作等身,许渊冲还提出了中国学派的文学翻译理论。许渊冲认为翻译应该意译而非直译。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史安斌,在许渊冲获奖消息传来后,在微博上写道,“当年在北大英文系有幸聆听先生的翻译课,抢第一排,被先生的高门大嗓轰鸣了一个学期,听他讲为飞虎队做翻译的传奇经历,当时不被翻译界主流接受的‘创作型翻译’而受到排斥,今天终于修成正果。”

  许先生曾提出文学翻译的三个公式:一、译词:1+1=1(形似);二、译意:1+ 1=2(意似);三、译味:1+1=3(神似)。“译词”指用对等的词来翻译。但两种语言的词汇有时不等,文化背景更是大有差异,如果只用对等的词翻译,那么一定会丢失作者的一些意思。近期,他接受电视媒体采访再次陈述自己的观点,“中文与英文之间,对应只有一半,不对应也有一半。所以也只有一半可以互译,另外一半不可以互译。所以,如果使用简单的对等原则,就只能翻译出一半,而无法完整传达双方文化的全部意蕴。另外一半该怎么翻译?我觉得是‘从心所欲不逾矩’。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被钱钟书、朱光潜两位认为,是艺术的最高境界。我认为翻译是艺术,不是科学。科学规律是一加一等于二,所以‘对等’。文学是一加一大于二。”

  对许渊冲的“创作型翻译”理论看法,王峰博士认为,一个翻译家的理论和实践是统一的,在评价他的理论主张的同时,不能离开他的实践成果,“许先生的文学翻译实践工作,已经进行了几十年。虽然对他的翻译理论,不乏争议之声,但是对他的翻译成果,争议并不明显,而是公认其水平非常高。业内同行和读者对他的译作很喜欢。这次他得了国际文学翻译的最高奖,又算是对他几十年翻译理论和实践的一次积极肯定。”93岁高龄坚持翻译工作

  “人生就是使得世界更美好啊”

  虽然已经是93岁高龄,许渊冲依然坚持翻译工作。在近期的一次电视采访中,许渊冲的家人也透露,许先生如今每天坚持工作到深夜,正在翻译莎士比亚作品。许先生面对镜头说:“我不做事反而更难过。长寿之道在于有兴趣。人生就是使得世界更美好啊。”在北大畅春园的住所,许老生活简朴,“翻译出好的作品,能跟别人分享更好,如果不能分享,我就自得其乐。”

  据王峰博士向华西都市报记者介绍,2012年初,五洲传播出版社与中华书局合作,推出了“许译中国经典诗文集”系列,“共14卷,英汉对照版,囊括了许渊冲先生的经典汉英译作。该项目入选了当年‘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王博士还透露,2014年下半年,五洲传播出版社还将出版许渊冲先生翻译的《大中华文库》——《唐诗选》(法汉对照版)。

  王峰博士还透露,英国一家非常出名的出版社已经有意引进许渊冲的译作版权,“他们找了专家来评价许先生的译作。评价结果是非常好。一般来说,中国人的译作,被国外出版社出版,一般会被提出修改意见。但是对许先生的作品,他们决定不改动。”

  人才匮乏 谁来接许老的班?汉译外“不能仅靠市场行为”

  许渊冲先生从事中英(法)文互译,两方面的工作都有丰硕成果,但他的汉译英(法)更受到业内人士及读者的关注和推崇。对此,王峰博士说,“将西方作品翻译成汉语,的确相对容易一些。而且我们对西方经典很重视,每一代都会有人才去从事这个工作,因而在这方面积累的经验也相对较多。而将中国作品翻译到国外去,却相对冷门、困难、人才匮乏得多。”

  文学翻译人才匮乏,早已是出版界的共识。对此,王峰深有体会,“许先生现在都90多岁了,他还在从事翻译工作。一方面当然是他愿意做,这是他的爱好。但另一方面,还就是因为现在还没有后辈能代替他。在中外诗歌互译,尤其是汉译外,处于年轻翻译人才后继乏人的状况。”

  对于其中的原因,王峰认为,这跟近些年图书出版一刀切的商业化操作模式有很大关系,“文学经典的翻译和推介,不是一个短时期立竿见影的事情,需要长时间积累。而市场化往往要求出版行为要一两年内见效益。而且,文学翻译这种高超的技艺是一种高贵的手艺,在讲究快速现实回报的职业市场上,掌握这种技巧的学生,很可能找不到有物质保障的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

  王峰呼吁,经典文学作品的对外翻译工作,“虽然不能算是利在当代,但绝对是文化交流史上‘功在千秋’的事情。它也需要真正有眼光的有识之士,对之进行支持和扶持,而不是仅仅依靠市场行为。”

  逸闻许老与杨振宁是同窗

  8月22日,中国外文局、中国翻译协会、中国翻译研究院在北京举行颁奖仪式,代表国际翻译家联盟授予许渊冲先生国际译联2014“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许先生就读西南联大时的两位同窗好友、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希季先生到会祝贺。

  许渊冲与杨振宁曾是西南联大的同窗,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浮沉,当年意气风发的热血青年已成为中国最出色的两所高校里德高望重的白发先生。许渊冲认为,杨振宁最大的贡献,是改变了中国人不如人的心理,“而我要改变的,是中国人文化上不如人的心理。”

  在一篇名为《杨振宁和我》的文章中,许渊冲回忆了两人一起在西南联大求学的细节。文中透露,杨振宁1938年以同等学历考取了西南联大,是两万考生中的第2名。而许渊冲也在同一年考取联大,是外文系的第7名。

  趣事许老与“三民”翻译

  许渊冲获得国际翻译家联盟授予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消息传来以后,备受媒体关注。其中有多家媒体在报道细节中提到,许渊冲曾将“三民主义”译为“of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并传播甚广。对此,不少人在网上指出,虽然报道者是尊敬许渊冲老爷子,但这种说法有一些误差。

  据可靠资料,“of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的原创是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讲),而把这三people翻译成汉语“三民”,是孙中山将之与自己提出的“三民”主义做了类比对照。1941年暑期之后,美国志愿空军第一大队来到昆明,援助对日作战,需要大批英文翻译。许渊冲和他的三十几个外文系同学成了翻译班的一员。在美国志愿航空队翻译训练班欢迎陈纳德的致辞中,当时现场的翻译将“三民主义”翻译出来以后,让陈纳德没有很好地理解这个概念。许渊冲就取“三民主义”的英文源头,也就是林肯的“of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解释给陈纳德,才使得陈纳德恍然大悟。

  本组稿件均由华西都市报记者张杰采写

  • 联系方式

  • 158-9898-6870
  • 15898986870
  • 0633-2979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