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全国运营电话: |
158-9898-6870 |
日照24小时热线: |
15898986870 |
联系QQ: |
10932726 1097430389 |
电 话: |
158-9898-6870 158-9898-6870 |
E-mail: |
info@yishengfanyi.com |
|
|
翻译人才稀少对创作有不良影响
|
9月2日,在由国务院新闻办、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国外文局联合举办的“2013当代优秀作品国际翻译大赛”启动仪式上,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坦率地说,除了莫言之外,他还能很容易地列举出七八个在国际上有影响有声望的中国作家和他们的重要作品,但从整个中国当代文学的输出情况来看,仍处于一个明显的逆差状态,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西方主流市场的影响还不能算很强。
不到20人的汉学家译者群不堪“重托”
李敬泽说,中国文学“走出去”的瓶颈,首先是缺少文学“中译外”的专业人才。能够翻译中国文学、乐意翻译中国文学,同时又了解中国社会文化之方方面面的海外译者实在是太少太少。
据统计,这几十年来,中国作品译介主要由海外汉学家承担,总数不到20人。任凭他们怎么开足马力,也不可能承担起译介整个当代中国文学作品的庞大任务,更何况翻译还是个急不得的活儿。中国翻译协会秘书长黄友义说:“我认为文学翻译是在所有题材里最难的,因为文学内容包罗万象,另外还有很多文化背景问题。由于中外文化,特别是中西文化差异较大,中译外的文学翻译就更是难上加难。”
译才稀少对创作有不良影响
译者的极度匮乏,造成数种不良影响。其一,不少国家翻译中国文学作品时“绕”开中文,从其他语言的现有版本转译,这样往往使译作与原作相差甚远。其二,译者说了算,作者没有多少“主权”。众所周知,美国汉学家葛浩文改写式地翻译了莫言的名作《红高粱家族》和姜戎的《狼图腾》。尽管人们对于这种译介方式应该如何来看待还莫衷一是,但有一点很清楚:国外当代文学作品译成中文,从不需要“改写”。其三,作者有时甚至还会为译者“减负”,因而束缚了创作的手脚。
不久前,在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组织的一场对话上,莫言对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倾吐苦恼:当今中国作家的作品在海外出版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但有时为了促成翻译,作家在创作时下意识地牺牲方言的多样性、文化表达的独特和写作本身的流畅,而“从文学与艺术视角来说,无疑这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对症下药,寻找新译者
中国文学走出去卡在译者这一关,扩大“中译外”队伍成当务之急。以奖促译,不失为缓解文学逆差的一帖利剂。据了解,“2013当代优秀作品国际翻译大赛”将30篇中国当代优秀单篇小说作为参赛原文发布,参赛者可自行选择其中一篇翻译成外文,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其中任何一种语言,评审委员会将从这些译文中评选出获奖作品。奖金相对丰厚,每个语种的译文一、二、三等奖奖金分别为5000美元、3000美元、1000美元或等值人民币,且获奖作品将由国内外知名出版机构出版。
眼下应该是一个发掘翻译新秀的好时机。李敬泽说:“这十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中国在国际上地位的不断变化,有大批来中国学汉语的外国人,他们了解中国的文化,了解中国的现实,我觉得在这些人当中就包含着很强大的一支翻译力量,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从纯文学到类型文学都有出口空间
瑞典汉学家、诺奖评委之一马悦然去年在访问上海时就曾指出应该引起注意的一个事实:莫言可能是中国当代作家中被海外译介得最多的,这是他问鼎诺奖的最重要前提条件。据媒体不完全统计,在获奖前,莫言的作品已被译成20多种外文、100多种版本,这些译本使莫言的文学魅力拥有了一张张“国际通行证”。马悦然的观点是:中国文学早应该登上世界文学的舞台,以前囿于译本太少,许多世界级的中国作家如沈从文等缺少外国读者。
最近,人们还发现,挂起合适的“译”帆,产自中国的类型小说也能顺畅地在异国他乡“落地”。例如,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何家弘教授就是一位颇受法国读者喜爱的犯罪小说家。他已经出版的五部犯罪悬疑小说全部由法国翻译家玛丽·克劳德译成法文,并由专长于犯罪文学出版的黎明出版社出版。本土化的翻译加上成功的商业操作,发行起来很顺利,有四部小说已经出版了三个版本。
文汇报首席记者 吴越 |
|
|